談福喜“過期肉”事件警醒企業誠信經營
7月20日晚上海電視新聞節目播出后,上海食藥監部門連夜出擊生產現場,進入車間調查取證。上海市食藥監局副局長顧振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我們發現公司的一些違法行為,并非某個人的行為,而是公司有組織的一個安排”。食藥監局還通報,已緊急約談22家下游食品流通和快餐連鎖企業。初步查明,麥當勞、必勝客、漢堡王、棒約翰、德克士、7-11等連鎖企業及中外運普菲斯冷凍倉儲有限公司、上海昌優食品銷售有限公司、上海真興食品銷售有限公司普陀分公司等9家企業使用了福喜公司的產品,目前已封存相關產品總計約100噸。國家食藥監局立即部署安排對該事件進行全面調查處理,要求上海市食藥監局要迅速行動,對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停止生產經營活動,封存所有原料和產品,對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嚴肅查處,涉嫌犯罪的,堅決移送公安機關;部署各地食藥監部門對歐喜投資(中國)有限公司(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投資方)在河北、山東、河南、廣東、云南等地投資設立的所有食品生產企業立即開展全面徹查,嚴密排查企業原輔料購入和使用、生產過程控制、產品銷售記錄等,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嚴肅查處;安排各地食藥監部門迅速對使用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產品的餐飲服務單位進行全面突擊檢查,責令餐飲服務單位立即停止銷售、使用,并就地封存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所有食品。
21日凌晨,中國百勝發布聲明:已經要求旗下肯德基、必勝客即刻封存并停用由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福喜”)提供的所有肉類食品原料。早上8時許,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宣布全面停用并封存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供應的所有食品原料。中午,肯德基官方微博再次聲稱,上海所有肯德基餐廳沒有使用上海福喜供應的肉類食品原料,因此旗下產品不受影響,涉及福喜供貨的僅有“福建省少數肯德基餐廳”。22日,上海福喜的母公司、美國福喜集團昨天也在官網發表聲明道歉,公司已成立調查小組,全力配合相關監管部門調查,并同步進行內部調查,向公眾披露調查結果。
上海警方目前已介入調查,依法刑事拘留五名涉案人。多家外媒對福喜過期肉事件作出報道,關注食品安全問題。《洛杉磯時報》21日報道稱,作為多家快餐巨頭的供應商,上海福喜的產品質量令人擔憂。《華爾街日報》23日報道稱,由于擔心向顧客出售的是過期肉制食品,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停止從福喜購貨,同時采取措施鞏固在中國市場上的聲譽。福喜過期肉事件的影響已經擴散到了日本。據日本共同社消息,麥當勞日本公司22日針對上海福喜食品公司被曝使用過期雞肉原料生產食品一事表示,在日本國內使用的“麥樂雞”系列產品中,約兩成原料系從該公司進口。麥當勞當天宣布,旗下位于日本的門店停止向上海福喜食品公司購貨。
21日,上海福喜公司所屬的美國歐喜集團、麥當勞公司和肯德基的母公司百勝餐飲集團紛紛發表聲明,向中國消費者道歉,表示“不能容忍任何違反政府法規的行為”。路透社22日引述市場分析人士的話稱,這一事件“不是道歉即可了結的”,“這將對所有的涉事公司帶來真正的挑戰”。香港《南華早報》稱,該案的涉事公司均為國際知名品牌,“當他們一開始進入中國市場時,他們提供的是獨一無二的體驗,但最近一系列的丑聞提醒消費者,在中國,沒有誰能躲過食品安全問題”。22日,日本麥當勞公司宣布暫停500家店鋪的部分產品銷售,并尋找新的原料供應商。
7月24日,北京薪平律師事務所王碩對記者表示,從現在公布的情況來看,使用過期食材的行為是有組織的故意行為,其規模影響都非常巨大。現在已經刑拘五名責任人,說明上海警方已經啟動了刑事程序,涉及罪名很有可能是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甚至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王碩認為,由于這次涉及的貨值顯然比較大,如果公安機關證據掌握充分,福喜恐將面臨天價罰單。
“福喜”事件被曝后,多數網友表明企業在食品安全問題上要加強自身的監管,83.06%的受訪網友稱以后不會光顧洋快餐廳,另有38.53%的網友表示對洋快餐企業失去信心,以后選擇到中國餐館吃飯。不少市民表示,這次事件雖然發生在供應商,但是快餐企業責任不能推脫。法律人士表示,該事件目前是供應商環節出現了問題,但是作為必須對消費者負責的食品企業,麥當勞、肯德基等知名商家沒有及時檢查核實供應商的具體情況,必須承擔一定責任。對于此次其供貨商曝出使用過期肉等,不少受訪者連呼“太惡心了吧”“怎么能這么坑人呢?”大部分受訪者也表示,對麥當勞、肯德基的信任度隨之降低。也有消費者指出,此事件暴露出食品安全領域各個環節都存在不足,“應該徹查、嚴懲。”
在“福喜”食品安全事件中,福喜公司和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一時間成為千夫所指。對于此類惡劣事件,處罰涉事企業以及相關責任人,依法啟動刑事追責,當然是必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條確立了食品生產經營者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因此,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食品安全是生產出來的,而不是監管出來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但是,食品生產經營者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并不強,所以,加強對食品生產經營者職業道德的教育和誠信教育。誠信教育的目標是使人自覺養成誠信品德并規范自己的社會行為,這是個人發展內在的道德要求,通過每個人的誠信品德約束的誠信行為,最終形成整個社會的誠信環境,營造良好積極的誠信氛圍。從事食品生產的企業是食品質量安全的責任主體,落實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制度、推進食品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的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制度,對保障食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次,對違法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進行重罰,甚至吊銷許可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規定,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作為原料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生產食品的,貨值金額1萬元以上的,可處貨值金額5倍以上10倍以下罰款;生產經營標簽、說明書不符合法律規定的食品(篡改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貨值金額1萬元以上的,可處貨值金額2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如果按照最嚴格的即接近貨值的10倍來罰款,那么上海福喜或將面臨數億元的天價罰單,認定情節嚴重的,還將被吊銷許可證。
食品安全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對于食品生產經營者來說,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管固然重要,但企業自律、誠信卻更加重要。